PART 01 教学情况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类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40学时
学分:4
授课对象:公共艺术专业2201班 公共艺术专业2202班
授课教师:王楚城、陈辉
PART 02 课程介绍
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装置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理解其概念与主要特征,掌握创作原理,认识装置艺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互动式教学,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注重实践环节的学习与制作,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材料特性、设置场景空间的能力,提高对装置艺术的欣赏与评价能力,激发创意潜能,形成独特的创作观念,并具备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同时,通过装置艺术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与思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引导其从多元视角理解当代艺术、公共艺术及社会发展,传达对城市、生态与艺术的认知,创作出耳目一新的作品。
PART 04 作品展示
《维度》
作者:王瀚瑶 严梓瑜 张钟悦
指导老师:陈辉
作品材料:硅胶,海绵,木材,一体式气泵
作品说明:呼吸,作为生命的基本体征之一,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过程的复杂与美丽。本装置以此为灵感,希望通过艺术的手法,让观众重新审视并感受呼吸的奥秘。当装置启动时,一体式气泵开始工作。气泵通过软管向气球注入空气,使气球逐渐膨胀模拟吸气过程。当气球达到预设的膨胀程度后,控制系统会关闭气泵并打开排气阀,使气球内的空气逐渐排出,模拟呼气过程。这件模拟肚子呼吸的艺术装置旨在重新观察并感受呼吸的奇妙,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情也值得我们的关注。
《包裹的礼物》
作者:陈赞宇 陈凯薪 袁伊蔓 严宇洁
指导老师:王楚城
作品材料:棉花,纸箱,灯带
作品说明:《包裹的礼物》是一件以自然现象为灵感的艺术作品,再现了雷雨天气中电光与云层交织的壮丽景象。作品整体呈现出一团层次分明的云团,其表面弥漫着朦胧的氤氲感,内部点缀着闪烁的蓝白光芒,宛若雷电穿行其中。静态的云雾与动态的光影相结合,传递出一种静谧与力量并存的氛围。雷电的亮光既象征了自然的不可控性,也引发观者对力量与未知的思考。而整体色调的冷峻和微光的律动,则传递出一种科技与自然交汇的独特意境。实现了视觉上的震撼和沉浸感。它邀请观者以新的视角去体验自然现象的奇妙,将人类对雷雨的敬畏之情与现代艺术的表达手法巧妙结合。
《流光水影》
作者:郭芙鈴 熊曼琳 徐静雯
指导老师:陈辉
作品材料:网格布、珊瑚绒、球球线、冰条线、双面胶、触摸感应模块、led灯带、电子线。
作品说明:触摸毛毯河流部分随之亮起,结束接触灯光熄灭。作品以河流草地为主题,画面主要表现为大地上的河流和自然景观。整体的颜色立体,中间的亮色代表河流散发出的波光粼粼。运用不同颜色的勾线手法进行编织使其融合产生渐变的效果。希望通过此作品能够展现自然独特的美感,探索大地的广袤。
《联系》
作者:张昊哲 刘大千 魏泽堃 罗彬
指导老师:王楚城
作品材料:打印机
作品说明:废话文学是一种网络流行语,用来形容那些有点搞笑、看似说了话却又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言论和视频,往往用来形容文不对题、不知所云、模棱两可、打太极式的媒介信息。作品用打印机将其打印出来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或精湛的艺术表达,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甚至荒诞的方式,通过堆砌废话、玩弄文字游戏来达到娱乐或讽刺的效果。
《丹霞》
作者:陈祉勋 黄孝博 刘子帅
指导老师:陈辉
作品材料:3D打印树脂
作品说明: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态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种地貌的形成是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变化和风化侵蚀的结果,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鬼斧神工。本作品以丹霞地貌为灵感,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将这种自然之美引入城市公共空间,让人们在喧嚣的都市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壮美。
《人格映像》
作者:雷志旗 王宇飞 杨琳歆 赵晨曦
指导老师:王楚城
作品材料:热熔胶、窗户、透光卡纸、胶水、粘土、喷漆、颜料
作品说明:本作品以旧窗为载体,将MBTI的16种人格与色彩、动漫形象融合。16个格子对应16种人格,用四种颜色区分,格子内有匹配的动漫人物。灯光赋予其生命,光影投在墙上,展现人格内涵与魅力。该作品融合多种元素,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理解MBTI人格,思考人性多元。
《吹牛》
作者:刘骏宇
指导老师:陈辉
作品材料:外接麦克风、TouchDesigner、显示屏
作品说明:吹牛一词通常用于调侃和娱乐、我作品的含义是希望大家在做装置的旅途中能感觉到放松有趣。
《惊喜》
作者:李萌怡 邬林晏 黄梦瑶 李欣怡 李诗怡
指导老师:王楚城
作品材料:烘干机外壳、电路板、投影片、小灯泡
作品说明:此次装置艺术作品是以空间和观众的互动体验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类型。我们利用观众对于烘干机的刻板印象,让其认为会自动吹风出来,实则是使用烘干机的电路板链接电阻,并加上定制投影灯片等材料和物品来创造一个具有强烈视觉和感官效果的艺术环境。手伸向前就会自动感应到,然后投影到手心中一个剪刀手的图案,也寓意着不要忘记给生活比个耶!从当中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和感受。
《奇怪的诗歌》
作者:范思扬 林淳昊
指导老师:陈辉
作品说明:这是一款独一无二的相机,它会捕捉图像,通过诗句来观察世界。每一次点击,你收到的是一个AI生成的独特的诗,解释了它面前的场景。 在其核心,这个设备运行在树莓派,它与定制的AI算法接口。AI接受的训练是分析视觉输入,将图像的本质转换成情感和主题,然后将这些转换成结构化的诗歌。 相机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会触发系统将视觉数据上传到AI。然后,算法处理这些数据,考虑颜色、形状和可能的上下文等因素,创建一首反映所捕捉场景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