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下午,著名艺术家、湖北美术学院叶军教授做客我校,以“岁月之影--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意蕴深远的艺术专题讲座。我校教务处处长、科技处处长吴茜出席讲座,伟德BETVLCTOR副院长陆超、公共艺术系主任余青莲、基础课部主任易单、教师代表及百余名学生共同参加讲座。
叶军教授从诗、书、画、印四个维度,带领学院师生深入领略艺术大师李叔同从入世才子到出世高僧的生命蜕变。讲座以《夜泊塘沽》为起点,《戏赠蔡小香四绝》的文人雅趣,无不展现着传统文人的诗性表达。“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叶军教授吟诵起《送别》时,全场师生的自发跟诵彰显着李叔同诗歌穿越时空的生命力。而随着弘一法师的出世,其诗作逐渐褪去藻饰,渐显质朴。在书法解析环节,大屏幕上提到李叔同的书法早期学习魏碑,从魏碑脱胎而来,其后期的书法自成一体。到晚年“弘一体”“悲欣交集”的圆融境界展现其晚年则似老僧补衲,在枯笔飞白中参透“无挂碍”的般若智慧。
作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先驱,李叔同的绘画转型更具象征意义。叶军教授通过对比李叔同早期油画《半裸女像》与晚年国画《罗汉图》,揭示出从西方写实到东方写意的美学跨越:"前者用解剖学精准塑造人体,后者以减笔线条勾勒禅相,这种转变本质上是艺术观从“形似”到“神似”的升华。" 当讲台屏幕亮出《弘一》等朱白相映的印章时,篆刻艺术的诗性哲思瞬间点亮全场。展现出弘一法师晚年印章"刊落锋颖"的美学特征:如同李叔同的书法一般,印章在冲切之间追求“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这不仅是艺术形式的简单嬗变,而是一个生命如何借诗、书、画、印的艺术载体,抵达心灵自由的至高境界。大屏幕上缓缓展开的《弘一法师照片》,画中人眉眼间的慈悲与超然,恰是对"艺道合一"的最佳诠释。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情感与智慧,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讲座尾声,叶军教授与在场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就学生们所提的“如何将艺术之路走的更加长远”等问题,他认为,解决之道在于持守初心,立足当下,拂去烟尘,精炼自我,成就未来更卓越的自己,并结合亲身经历有针对性地展开细致叙述,引起现场学生共鸣。期待我院师生在艺术探索中,能够从李叔同的岁月之影中启发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修行与艺术觉醒,走出一条绚烂艺术之路。